近日,掌握无数“钓鱼佬”快乐源泉的公司——乐欣户外国际有限公司(下称乐欣户外)向港交所更新了招股书,寻求在主板上市,冲击港交所钓鱼第一股。
这不是乐欣户外第一次向港交所进军。去年11月15日,乐欣户外曾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,但由于未在六个月内通过聆讯,因此在上个月月末二次递表,并补充了截至2025年4月30日的最新财务数据。更新的招股书显示,乐欣户外2024财年实现收入5.12亿元人民币,净利润约6200万元,与前期数据相比保持稳定。
如果你不钓鱼,可能没听说过乐欣户外这家公司。不过,在钓鱼群体中,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钓鱼装备公司却很有名——全球每五把高端钓鱼椅,就有一把是它家的。
招股书显示,按2024年收入计,乐欣户外是中国最大的钓鱼装备制造商,市场份额为28.4%;也是全球最大的钓鱼装备制造商,市场份额为23.1%。
乐欣户外生产的钓鱼装备齐全,鱼竿、鱼轮、鱼线、鱼饵,到钓椅、钓鱼床、钓鱼箱、手推车、渔具篷、全围伞、钓鱼包及抄网……数量多达8000余种。可以这么说,只要和钓鱼有关的装备,这家公司都生产。
乐欣户外为什么能有这么强大的钓鱼装备生产能力?原来,其母公司浙江泰普森控股,是全国知名休闲制造和出口企业。泰普森主要生产户外家具、帐篷、包袋、花园家具、渔具、打猎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装备、沙滩装备及其配套产品等。
乐欣户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上世纪90年代初。1991年,创始人杨宝庆筹集2万元购买了20台缝纫机,成立杭州康达皮塑制品厂,也就是泰普森的雏形,生产简陋的户外用品。1998年,一位加拿大客商的1000只餐包订单,为这家村办皮革小作坊带来转型机会。杨宝庆以此为契机,开始给国外代工户外野营使用的餐包、餐具。
2002年7月,杨宝庆创立浙江泰普森休闲用品有限公司。2008年,组建泰普森控股,乐欣户外作为子公司,专注钓鱼领域。
乐欣户外能够在短短三十余年间崛起为全球钓鱼装备行业的佼佼者,并有底气冲击港交所钓鱼第一股,不外乎这三点:
第一,乐欣户外赶上了钓鱼行业的上升风口。Globalgrowthinsights数据显示,2024年全球渔具市场规模达1601亿美元,预计2025年增长至1658亿美元,2025至2033年间年均增长率为3.6%。
第二,乐欣户外长期深耕OEM(原设备制造商)、ODM(原设计制造商)业务。凭借规模化生产和全品类覆盖,乐欣户外深度绑定迪卡侬、PureFishing、RapalaVMC等国际户外品牌巨头,形成代工业务的品牌矩阵。其中,84家核心客户合作超过5年,其中有的合作跨度达30年。
此外,乐欣户外采取了错位竞争策略,优先布局市场成熟度较高的海外市场,尤其是北美和欧洲。以最大的渔具消费市场北美地区为例,仅美国就有超过5600万钓鱼爱好者,约占总人口六分之一。
数据显示,2022至2024年间,乐欣户外的海外市场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89.0%、84.2%和83.8%,其中欧洲市场更是贡献了显著九游娱乐 九游娱乐官方份额,三年收入分别为6.26亿元、3.83亿元和3.70亿元,占比均超过60%。
乐欣户外业绩看上去还不错。招股书显示,2022财年至2024财年,其收入分别约9.08亿元、6.22亿元、5.12亿元,三年卖出超20亿元。
但另一边,龙头地位也难掩公司的下滑态势。不仅收入逐年减少,2024财年,利润从2022财年的1.02亿元降至6172万元,缩水将近过半。
如果说乐欣户外能在钓鱼行业站稳脚跟,靠的是前文说的这“三把斧”,但公司业绩下滑和利润缩水,同样和其有关。
比如,OEM/ODM(代工/贴牌)模式收入占比较高,决定了乐欣户外的业绩严重依赖大客户。招股书显示,2022财年至2024财年,乐欣户外从前五大客户获得的收入分别为5.53亿元、3.6亿元和2.97亿元,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0.8%、57.8%和58.1%,其中第一大客户贡献的收入占比分别为15.1%、19.6%和16.3%。
这种业务结构决定了乐欣户外缺乏议价权,容易被大客户牵着鼻子走。如果某家客户需求变动或者转单,全年利润就可能崩塌。
此外,乐欣户外80%以上的营收依赖海外市场,尤其是欧美国家,随着疫情后消费者恢复正常生活方式,钓鱼类可选消费品迅速被边缘化,市场整体回归常态化甚至出现收缩。
据中国钓鱼协会不完全统计,目前中国大约有1.6亿钓鱼人群。但是数量庞大的“钓鱼佬”,是否能撑起乐欣户外的IPO,还要打个问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