会展业,是衡量城市开放度、活力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,更是撬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。
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作为我国北方展览面积最大、使用体验至佳、全球领先的绿色智慧会展综合体,自2021年6月投入运营以来,已累计举办展会活动151场,总展览规模突破646.3万平方米,吸引观众580万人次。
坐拥近水楼台之利,津南区如何将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带来的强劲“流量”,转化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为区域经济结构优化、发展动能转换、城市品质提升的持久“留量”?答案,写在津南区精心打好“会展牌”、做优“展业城”的生动实践中。
“布展办展的沟通效率很高,基本上核对一下标准,任务就布置下去了。”将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作为常驻办展地的碧海钓具产业博览会,其主办方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钓具专业委员会副会长、北京碧海钓具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祥法,对这里的服务感触颇深。
这份高效,源于一套系统化的“1+N+X”服务保障机制。“1”是展会协调办公室的高位统筹,“N”囊括交通治安、市容管理、医疗防疫等多个专业化保障组,“X”则是按展会需求灵活增配的服务单元。
“大型展会前,我们精心谋划N与X的最优组合,力求服务精准入微。”津南区会展经济区管委会主任张国艳表示。
机制的生命力在于实效。天津工博会落地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3年的成长之路,正是机制赋能的最佳见证。
“我们坚持政企协同、展产互促理念,推动展会与地方产业同频共振。”张国艳介绍,针对工博会“产业属性强、技术含量高”的特点,津南区会展经济区管委会(以下简称管委会)联动区工信局、工商联成立专项服务组:一方面深度对接主办方,助力展会规模从最初的2万平方米扩容至今年的6.25万平方米,明年将冲刺10万平方米;另一方面,精心筛选森跃星、泰德正洪等20家本土企业组团参展,助企斩获更多订单。
如何破解展会空档期的“空置”痛点,突破场馆功能单一的局限?管委会以“赛事补展”巧破题,激活展馆多维价值。
“锋芒杯”天津青少年击剑公开赛是首个落户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的大型体育赛事,已于今年5月成功首秀。这场赛事不仅打通了“体育赛事进专业展馆”的全流程标准化路径从场地改造、安保协调到观众疏导一气呵成,更创新融入津南非遗展示,让竞技锋芒与传统文脉交相辉映。赛后,管委会趁热打铁推进合作,积极推动其B级赛事及A级赛事落地意向,“以赛兴馆”效应持续释放。
另外,管委会还积极对接天津瑞步博雅体育等企业,精准对接展馆空档期,将筹划室内定向赛、旱地皮划艇等特色赛事。同时,推出《2025年系列赛事及活动策划方案》,创新“批量合作”模式,最大化让利于企,以“体育+文化+商业”的乘数效应,为商文旅融合发展探索出新路径。
一个高质量的展会,不仅是无数展位的汇聚,更是一个连接时空、聚合要素、激发碰撞的超级平台,最终目标是拉动产业链向心集聚。
当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嘉宾在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的会议室里畅谈未来时,他们或许不知道,会议室的部分搭建材料就来自区内配套的宏图绿色会展产业园。这个由废旧厂房焕新而成的产业园,已集聚20余家会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。
目前,园区的展台物料配套加工区正加速扩大生产规模,专注生产智能展示集成系统。“智能展台颠覆传统展会装修模式,全程无需人工操作,一键智能启动后,3分钟左右即可自动展开,内置配套设施一应俱全,可实现100平方米以下各类展台的自动搭建。”园区负责人罗宏民介绍。
同时,该系统配合模块化积木组件,能组合出任意面积的各类展台,且可实现100%回收再利用。
“津南区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、产业优势,与园区高质量发展目标高度契合。”谈及会展产业未来发展,罗宏民充满信心,“我们将与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长期携手,力争打造国内最专业、产业链最完善的会展特色园区。”
会展的聚合力,同样在数字领域绽放光彩。作为津南区在2025直播好物推介大会上精准“挖宝”的成果,全国首个私域直播电商产业园天津红人帮数实融合新电商产业园,已于今年6月在津南区正式运营。产业园甫一落成,便吸引20余家企业入驻,成功牵手多家知名直播平台及品牌方,承接直播活动30余场。
会展带来的澎湃“流量”,正源源不断转化为发展“增量”。绿地国展数字产业港、中建国展福邻荟、津滨跨境保税展示交易中心一个个重点项目加速落地生根。
办展办会办赛,归根到底是为了“办事”促发展、兴产业。2024年,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等26场产教融合类展会成功举办,天开津南园100余家企业参展,吸引30余家科技型企业落户津南。紧紧抓住各类展会契机,津南区大力开展招商对接,瞄准重点产业“补链、延链、升链、建链”。运营4年来,已累计引进会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780余家,其中重点龙头企业61家。仅今年以来,新落地的会展相关企业就超过150家。
“展会间隙在生态会客厅小憩,吹着河风谈合作,轻松又高效。”多位参展商的感言,道出了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生态会客厅这条“绿色纽带”的独特魅力。
区九游娱乐文化 九游app官方入口别于其他会展中心,国家会展中心(天津)拥有一条独一无二的“绿色纽带”与海河紧密相依的生态会客厅。这片滨水空间,远非展馆的简单延伸或普通公园:展会期间,它是拓展展陈的室外舞台与商务交流露台;
寻常日子,它是市民亲近自然的亲水步道与文化展演空间;从产业视角来看,它又是连接会展需求与城市功能的韧性纽带。
密集涌入的会展客群,对城市承载力提出更高要求。对此,津南区持续发力国华路与天津大道立交工程加速推进,地铁1号线余条公交线万余个泊位投入使用。餐饮住宿配套持续升级,6700平方米的国家会展中心厨房完成改造,服务人员常态化培训确保品质如一。
会展落幕,人气又如何持续?“展立通”会展智能服务平台应运而生,打通展馆与城市消费场景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平台集成智能接驳、消费场景推介、展会资讯等功能,有力引导观展人群。与面向外省来津人员的“乐享天津”平台贯通,集中展示津南商文旅资源,精准导入客流,力求将展会消费最大限度留在津南。目前区内核心商文旅企业已悉数入驻,用户量突破6万。
此外,津南区在会展中心周边精心布局“13+1”特色街区体系,今年更启动“3+1”特色街区提升工程,重点优化绿动BOX、津沽时光里、星光大道、香堤广场4个街区的业态与场景,让展会聚集的人气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城市活力。
津南区的实践深刻印证:区域发展必须胸怀“国之大者”,善于将国家战略机遇转化为自身发展优势;必须坚持创新驱动,以开放促改革、促发展;必须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,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、提升城市品质。近水楼台源于资源禀赋,“巧”得月则是智慧与奋斗的结晶。(记者 徐丽)